close

📖【閱讀分享】《給予》你知道為什麼成就金字塔頂端及底層都是給

本文綱要

作者簡介
這本書在說什麼
寬容的以牙還牙策略
柔軟溝通:謙遜的力量
心得

作者:亞當.格蘭特

世界知名的華頓商學院最年輕的終身聘教授,也是學生評價最高的老師,並被美國《商業周刊》選為最受歡迎教授

這本書在說什麼

我們都聽過施比受更有褔,但也聽過許多無私奉獻者最後被利用,付出慘痛的代價。有什麼策略或原則可以讓樂於助人的給予者成功。

作者透過許多案例和心理學研究結果,來闡明給予的好處和風險,第一部分闡述給予者的成功之道,說明樂於奉獻的人為何能成就非凡,有哪些獨到技巧來進行四大互動:經營人脈、團隊合作、辨別人才及影響他人。

第二部分是討論給予者可能付出的代價,並解釋如何將代價降到最低。

也就是說,作者觀察研究資料,發現一個驚人現象,社會上最成功及最差的人都是給予者。索取者和互利者都是中庸之流。給予者樂於分享,索取者只在乎自己的利益,互利者則為了可預期的好處,願意付出相對的代價。

而給予者如何貢獻才不會淪於成就金字塔的底層?作者說明兩件事來打破迷思;

第一:給予者不一定都是好好先生,好好小姐。

第二:給予者不是完全不在意自己的發展。給予者跟索取者互利者一樣都有自己的目標,希望有所成就,只是他們選擇用不同的途徑來達成目標

成敗和每個人的天賦能力沒多大關係,每個給予者所採用的策略和選擇才是關鍵

所以,作者寫本書最大的目標就是解釋給予者獨特的成功之道。

寬容的以牙還牙策略

首先,在大舉投資時間精力經營人際關係之前,我們必須先學會在日常細節中分辨哪些人是自私自利的索取者有兩個辨認索取者的方法,第一:聽到聲譽資訊時,就能藉以判斷那些人如何對待他們的人脈。第二:當我們有機會觀察到索取者的行動和留下的痕跡,就能找找他們愛秀的線索。

若遇到的人顯然是索取者,理智的給予者就該調整人際互動模式,改採互利策略。賽局理論中的以牙還牙策略:給予者會依據夥伴類型而調適,對方配合他就配合,如果對方展現競爭態度,給予者也會依樣畫葫蘆。成功的給予者會採取寬容的以牙還牙策略,一開始採配合態度,直到對手展開競爭為止。三分之二的清況與對方競爭,三分之一依然繼續與對方配合。

給予者不能一味地無私奉獻,而要保持高度彈性,才能自保,不被索取者所利用。

柔軟溝通:謙遜的力量

索取者經常使用強硬溝通

而給予者採用的是柔軟溝通,語言平實,不把話說滿,會大量聆聽別人的意見,言談間流露出自己的不完美及短處,也會使用免責的話語,委婉的規避語及不確定的語氣。

作者挑戰傳統價值觀,推翻堅定自信才能塑造影響力的說法,因為強硬風格有時不一定會奏效。

給予者重視他人的觀點及利益,他們會問問題而非給答案。

索取者都怕暴露短處會喪失權力和權威,給予者則勇於展現自己的不完美-他們腦裡想的是助人,不是取得權力,因此他們不怕自暴其短。

成功的給予者不認為自己註定被人欺,他們知道自己的每個選擇都會影響他們在競爭局勢中的成果,危險的並非給予行為本身,而是在各種不同的人際互動及關係中僵守同一種人際互動模式。

索取者眼中的成功是高人一等,互利者眼中的成功是在個人成就和他人權益之間取得平衡,而給予者認為所謂的成功是在取得個人成就之餘,也能為他人帶來正面影響。

心得:你也想當個成功的給予者嗎?

我相信每個人都是樂於助人的,只是當你面對的人跟你是不一樣目的時,常常會被傷的遍體麟傷,可能會為了保護自己而轉為索取者。但就如作者所言,我們表現出給予者的姿態,但也要保持彈性,觀察他人動機,並調整自己的做法。不要獨自扛下貢獻的重擔,尋求資源,安排大家互相幫忙,發揮更大價值。如此我們所處的團體及社會就會更好。

作者在最後還整理出一套實際可行的計畫供大家採用,可以幫助我們增加日常行為中的貢獻行為,或是修改給予習慣,甚至是鼓勵他人一起加入貢獻的行列。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閱讀 給予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鈴鈴總總 的頭像
    鈴鈴總總

    鈴の生活筆記 祐是昕的一天

    鈴鈴總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